大鼠研究模型对心脏细胞替代治疗产生质疑

国际循环 2007/10/10 15:31:00

研究表明骨髓细胞移植入心脏梗死部位可导致钙化和成骨化作用,而不只限于损伤组织。

资深学者Dr. Bernd K. Fleischmann说“最重要的发现是骨髓源干细胞的最终分化结果-本研究为原始骨髓源间充质干细胞-并不只限于周围组织。”波昂大学的Dr. Fleischmann与其同事一起给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注射细胞群,其中包括基因转染的间充质干细胞,未分化的骨髓细胞,或纯化的造血祖细胞。随后,在注射间充质干细胞的大鼠组有51%发现体内有含钙化和骨化组织包囊,骨髓细胞组有13%。而注射造血祖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单纯载体的动物没有发现异常。

“我们的数据进一步证实创伤愈合和干细胞分化的机制非常复杂,成人多能骨髓细胞在移植入非造血器官组织中后的最终分化结果仍需进一步的试验研究,”研究者们认为。Dr. Fleischmann接着说,“过去我们设想骨髓源干细胞转染到不同的器官后可能分化为周围组织。我们在大鼠上发现的数据明确地显示事情并不是这样的,细胞会继续分化为间质组织-骨。”

“这些观察结果很明显会引起那些在临床试验中使用骨髓间充质细胞治疗心梗患者的恐慌,”他总结到,“但是这些数据来源于大鼠的研究,不能等同的转换到人类。”

Blood. 2007;110:1362-1369.

(李萍翻译 盖鲁粤审校)


评论内容